购物车 (0)  
亲,您的购物车空空的哟~
去购物车结算
其他账号登录: 注册 登录
官网热线:0591-86210949
罗李华易学网中国释玄斋集团释玄斋第七代传人罗李华罗李华释玄斋易道世家北京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上海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天津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重庆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深圳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广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东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佛山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中山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珠海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惠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江门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汕头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湛江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 肇庆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茂名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揭阳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梅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清远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阳江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韶关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河源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云浮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汕尾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潮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台山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阳春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顺德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广东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释玄斋命理研究中心释玄斋起名研究中心释玄斋风水研究中心释玄斋择日研究中心厦门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泉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莆田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漳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宁德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三明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南平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龙岩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武夷山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福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福建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杭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宁波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温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金华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嘉兴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台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绍兴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湖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丽水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衢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舟山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乐清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瑞安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义乌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浙江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青岛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济南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烟台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潍坊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临沂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淄博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济宁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泰安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聊城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威海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枣庄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德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日照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东营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菏泽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滨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莱芜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章丘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垦利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诸城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山东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苏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南京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无锡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常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徐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南通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扬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盐城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淮安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连云港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泰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宿迁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镇江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沐阳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大丰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江苏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合肥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芜湖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蚌埠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阜阳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淮南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安庆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宿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六安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淮北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滁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马鞍山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铜陵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宣城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亳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黄山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池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巢湖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和县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霍邱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桐城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安徽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南宁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柳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桂林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玉林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梧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北海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贵港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钦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百色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河池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来宾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贺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防城港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崇左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广西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海口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三亚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五指山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三沙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海南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郑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洛阳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新乡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南阳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许昌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平顶山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安阳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焦作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商丘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开封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濮阳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周口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信阳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驻马店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漯河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三门峡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鹤壁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济源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明港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鄢陵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禹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长葛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河南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武汉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宜昌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襄阳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荆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十堰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黄石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孝感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黄冈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恩施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荆门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咸宁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鄂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随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潜江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天门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仙桃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神农架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湖北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长沙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株洲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益阳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常德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衡阳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湘潭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岳阳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郴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邵阳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怀化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永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娄底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湘西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张家界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湖南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南昌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赣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九江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宜春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吉安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上饶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萍乡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抚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景德镇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新余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鹰潭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永新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江西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沈阳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大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鞍山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锦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抚顺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营口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盘锦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朝阳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丹东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辽阳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本溪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葫芦岛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铁岭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阜新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庄河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瓦房店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辽宁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哈尔滨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大庆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齐齐哈尔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牡丹江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绥化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佳木斯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鸡西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双鸭山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鹤岗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黑河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伊春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七台河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大兴安岭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黑龙江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长春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吉林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四平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延边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松原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白城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通化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白山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辽源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吉林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成都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绵阳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德阳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南充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宜宾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自贡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乐山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泸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达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内江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遂宁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攀枝花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眉山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广安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资阳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凉山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广元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雅安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巴中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阿坝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甘孜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四川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昆明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曲靖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大理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红河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玉溪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丽江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文山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楚雄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西双版纳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昭通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德宏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普洱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保山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临沧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迪庆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怒江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云南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贵阳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遵义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黔东南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黔南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六盘水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毕节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铜仁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安顺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黔西南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贵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拉萨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日喀则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山南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林芝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昌都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那曲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阿里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西藏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石家庄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保定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唐山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廊坊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邯郸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秦皇岛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沧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邢台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衡水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张家口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承德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定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馆陶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张北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赵县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正定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河北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太原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临汾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大同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运城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晋中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长治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晋城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阳泉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吕梁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忻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朔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临猗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清徐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山西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西宁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海西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海北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果洛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海东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黄南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玉树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海南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青海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西安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咸阳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宝鸡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渭南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汉中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榆林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延安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安康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商洛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铜川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陕西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乌鲁木齐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昌吉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巴音郭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伊犁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阿克苏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喀什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哈密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克拉玛依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博尔塔拉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吐鲁番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和田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石河子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克孜勒苏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阿拉尔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五家渠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图木舒克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库尔勒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新疆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兰州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天水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白银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庆阳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平凉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酒泉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张掖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武威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定西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金昌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陇南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临夏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嘉峪关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甘南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甘肃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银川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吴忠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石嘴山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中卫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固原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宁夏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呼和浩特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包头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赤峰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鄂尔多斯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通辽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呼伦贝尔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巴彦淖尔市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乌兰察布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锡林郭勒盟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兴安盟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乌海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阿拉善盟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海拉尔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内蒙古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台湾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澳门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香港释玄斋易学研究中心大师专栏命理专栏风水专栏起名专栏择日专栏六爻专栏星座专栏生肖专栏奇门专栏名人八字加盟合作分公司加盟连锁店加盟合伙人加盟经纪人VIP会员官网论坛百度知道360问道道家符咒易学书籍风水用品本命佛建盏香道书画吉祥饰品今日头条新浪微博百度百家西瓜视频专家抖音知乎专栏
释玄斋官方新闻频道

洪潮和继成堂通书两百年行销史

 二维码 1416
发表时间:2012-09-20 00:00

洪潮和繼成堂通書兩百年行銷史

洪潮和繼成堂通書兩百年行銷史
黃一農

洪潮和於嘉慶二年(1797)左右開始編刻繼成堂趨避通書,在過去整整兩百年間,以該堂為標榜的通書,印製很可能超過了千萬冊。而目前臺灣各擇日館所出版的通書,也大多直接或間接源自洪氏第三房。繼成堂通書或可說是近代影響閩台社會最深遠的書籍之一。此外,該堂還發展出全世界最早的加盟連鎖店行銷系統……。

一、通書的出現

  記得民國八十二年,申學庸女士初任文建會主委,有立委在質詢時考問她那一本書影響國人的生活作息最深,申女士答稱是黃曆。的確,台灣地區每年印售或發贈的各式黃曆,總數或不下數百萬冊,一直是每年暢銷書排行榜上的無冕之王,而許多人的日常生活行事,也或多或少會參考此書,以希求趨吉避凶。

  這種長銷的情形,在過去一千多年間並無太大變化,如以元文宗天曆元年(1328)為例,當年全國售賣的官印黃曆(古人常稱為「曆日」)就高達三百多萬本,絕對是該年全世界最暢銷的單一書籍。而政府賣曆的收入,更高達當年全國歲賦錢鈔部分的千分之五!

  由於古人認為制曆是擁有最高政治權力的表徵,且受到豐厚經濟利益的影響,從元朝開始,法律中就對私自印售黃曆者,採取相當嚴厲的懲罰。在明朝出版的黃曆封面上,也都印有一則告示,宣稱每本黃曆都必須蓋有欽天監的印信,否則便視同私曆,盜印者如被查獲,將被處以斬首的重刑,密告者則可獲得賞銀五十兩。

  然而部分偏遠地區,因不能及時獲得當年的官曆,故私曆的出現一直無法禁絕。民間術家在重利的吸引之下,並為了滿足大家對術數的高度需求,至遲在清初就開始私下編印年度通書,它除了涵蓋黃曆的形式之外,還增添了大量與趨吉避凶相關的規則和內容。

  清乾隆十六年(1751),律例館終於順應社會的現實,議決准許民間翻刻官印的黃曆,且不須蓋欽天監的印信,在這條新的法令之下,刊行黃曆不再有違法之嫌。而許多選擇家更開始公開樹幟出版以己名或堂號為標誌的年度通書,積極爭奪這一廣大市場。

  目前學術界對通書的發展歷史,尚不曾進行過較深入的探討。由於術數的研究對了解傳統中國社會的世俗文化極為重要,筆者因此在浩然基金會和國科會的資助之下,以最受歡迎的繼成堂通書進行個案研究,希望能較深入地了解術數與社會之間的互動。



二、繼成堂的發展

  年度通書的發行量雖然很大,但因它頗具時效性,以致留存迄今的並不多。且海峽兩岸的許多圖書館,往往以這類書為迷信類的通俗出版物,而未積極庋藏,反而在國外的漢學圖書館中,偶然可以見到相關的藏書。

  繼成堂擇日館的創始人是洪潮和,字元池,本為福建同安縣人,乾隆六十年(1795)移居泉州。他所編選的通書,很可能起自嘉慶二年(1797)。當時的繼成堂通書,不僅風行於南方沿海各地,甚且銷售到海外。

  筆者曾於去年四月赴泉州訪問到洪氏長房的後人永清,據他說繼成堂全盛時期每年可發賣數十萬冊,其家通常在過完清明之後,便開始刻板印製來年的通書,並趕在官印黃曆出版之前發賣,每年光是自鄰近田安村聘來的刻工,往往就多達六、七十人。





  然而繼成堂通書,存世者卻極少。筆者去年在廈門和泉州一帶訪查時,即未見到任何文革以前的刊本。台灣地區似乎只有國家圖書館臺灣分館收藏光緒二十五年(1899)者乙本。倒是荷蘭萊頓大學還藏有嘉慶十二年(1807)和二十一年(1816)者各一。

  依據洪氏家族中流傳的說法,洪潮和當時乃將老家同安縣的田產全交由次子彬成經營,自己則率長男彬海和三子彬淮,在泉州集賢鋪海清亭開設「繼成堂擇日館」。但或因繼成堂通書的銷售利潤甚高,彬成在其父過世後,也回到泉州自行印售通書。由於大家均靠父蔭在同一街坊開業,利益衝突終於導致兄弟失和,光緒年間,甚至出現長房中人拿刀砍殺三房的慘劇。

  
  由於繼成堂的招牌日益響亮,所以在嘉慶十年(1805)左右,即有刻匠施彫與漳州城內的聚文樓等書店勾結,假冒翻刻。彬海和彬淮於是具狀控告,但盜印本仍發往各地散賣。十二年,彬海赴省城上告,施彫和聚文樓的負責人陳滄海因此畏罪潛逃。而繼成堂也開始在通書中每年正月的鋪註之上,預留一長方形空白,上面鈐蓋朱印,告訴讀者何處才可以買到正本。

  道光六年(1826),施彫的徒弟洪志士又與漳州城內的文林號書店同址汤^成堂通書,並發往臺灣各處銷售。雖經彬淮呈請晉江縣令出告示禁止,並差人至漳州查禁,但洪志士等不僅置之不理,且又再度冒名翻刻道光八年的繼成堂通書,當時在泉州城內也出現效尤假造者。從這些頻繁的盜印事件,我們也可了解到繼成堂通書當時受歡迎的程度。

  在嘉慶二十一年(1816)通書的書首,列有六十二位「參校門人」的名單,其中五十七人籍隸福建,包括泉州府二十四人,興化府二十四人,永春州四人,福州府四人,延平府一人。此外,還有四位屬浙江溫州府,臺灣則只有鹿港林象吉一人。其中無一為漳州人士,而泉州人則幾近百分之四十。可見當時以械鬥聞名的漳、泉兩州,似乎連在擇日傳統上均出現對立的情形。無怪乎在繼成堂的通書上,曾多處點名批判漳州的許多擇日堂有剽竊的行為。

  雖然前書中所列的眾人被稱為「參校門人」,但這些散處各地的門人,並不太可能實際參與校定當年的通書,列表於前的主要目的,應是為這些門人背書,保證他們的擇日術均源出繼成堂一脈,而他們亦獲授權販賣本店所出版的趨避通書。

  在繼成堂通書中,還順便推銷一種「萬應神油」,聲稱此藥是由異人傳授祕方,可用於「健脾、溫胃、祛風、辟邪、消痰、降氣、開膈、利胸、止眩、止痛、止嘔、止瀉以及感冒昏亂、寒暑不調諸症」,且「不拘男婦老幼,服之立效如神」。此一廣告內容與今日華人社會風行的白花油或萬金油,幾乎同出一轍。

  另外,洪氏通書在書首還有一段文字推銷該堂所產製的定時刻香,此一產品與擇日的專業服務關係相當密切。由於鐘錶在清中葉仍不十分普遍,故當時人如欲在擇定的日時進行某事,多得使用擇日館所製造的定時刻香。

  擇日館會依用事當日的晝夜長度,預先幫使用者在香上標識記號,如屬日用(夜用),則使用者必須在黎明(黃昏)時將該香自標示的位置點燃,當香燃盡時,恰恰就是擇定的時辰。繼成堂為說明此香計時的準確度,還強調該館置有銅壺滴漏,並依不同的節氣來監造定時刻香。

  對於想知道新生兒生辰八字的人而言,也可利用此香推算。如嬰兒於白天出生,就立即點燃一盤定時刻香,到了黃昏伸手不見指紋的時候,將香熄滅。次日,只要將殘餘的香帶到擇日館,即可估計出該香總共燃點的時間,並從當日黃昏的確切時刻回推得出生的時辰。

  通常父母在推知新生嬰兒的生辰八字時,往往也會為愛兒順便推流年,且中國人亦常有為彌補新生兒八字中的五行缺憾,而以五行本字或其字根加以命名的習俗,提供這些資訊甚至取名,也成為這些擇日館服務或營利的重要項目之一。

  前述由繼成堂門人所開設的擇日館,不僅使用總堂所傳授的選擇術為顧客服務,同時也售賣總堂所製造的通書、定時刻香以及萬應神油,彼此的咦餍螒B與現在連鎖店系統中的加盟店頗為近似。

  這種行銷方式,在當時的東、西方均不常見。如以美國為例,最早的一家連鎖店成立於1859年,其名為大美茶葉公司(The Great American Tea Company),該公司至1865年時,共有二十六間分店,全都分布在紐約的下百老匯和華爾街一帶,茶葉是他們唯一銷售的商品。但大美茶葉公司的這些分店都是由總公司指派人經營,應屬所謂的公司連鎖店,這與繼成堂各擇日館財務獨立的情形不同。繼成堂形態的加盟店在近代西方出現的時間可能還要更晚。

  我們在光緒二十五年(1899)的繼成堂通書末尾,還可見到接受郵寄擇日的廣告,由於清代於光緒二十四年始在各省廣設郵政,可知繼成堂的主事者頗能掌握時代的脈動,在相當短的時間內就思及利用新設的郵政機構以開創商機。

  清代輸往臺灣的繼成堂通書,多為三房所編,且書上均特別標明有「專售臺灣」字樣。日據期間,儘管曾明令禁止通書的輸入,試圖切斷中國文化對臺灣的影響,但也無法禁絕。而抗戰甫結束,洪永清家中隨即就用船趕吡巳П就〞僚_灣。稍後,也有不少人渡海至泉州繼成堂學習。

  在民國二十二年的繼成堂通書中,共累積了自嘉慶以來的四百位「參校門人」,也就是說四百處分堂,其中在最後加盟的兩百人當中,台灣地區就多達一百三十一位,比例已遠遠超過總堂所在的福建。

  據筆者粗略估計,目前臺灣所出版的通書,約有三分之二以上均直接或間接源自第三房。而臺灣所見絕大部分師承洪潮和的通書,其板心之上均會印有「趨避通書」字樣,當中較暢銷者,每年的發行量可達數萬冊,每本索價數百元。



三、結語

  洪潮和刊行繼成堂趨避通書,至今恰好整整兩百年,但卻絲毫未見遭時代淘汰的跡象。即使民國成立以後,在科學主義思潮的衝擊之下,繼成堂的通書也仍持續發行,並在今日台灣獨領風騷,實在是出版史上的一大異數。

  通書中包含了大量與吉凶趨避或生活禮俗相關的內容,雖然在每一時代裡,它都屬於不登大雅之堂的通俗出版物,但因中國人對擇吉思想的篤信,導致選擇術得以在時空上長期制約了社會中的許多活動(如建築動土、喪葬喜慶、甚至選舉登記等)。

  故有關通書或黃曆的研究,除有助於我們更具體地了解術數在社會中的傳遞方式和其影響的層面之外,我們也有很好的機會把它變成一把開啟了解古代通俗文化和日常生活之門的鎖鑰,值得學界和民政當局給與較多的關注。
(全文完)
此一網頁為拙文〈通書─中國傳統天文與社會的交融〉的節縮本,有興趣的網友,可參見《漢學研究》,第14卷第2期(1996),頁159-186。

文章分类: 新闻公告
分享到:
易道专栏
上一页 1 2 3
...
下一页